我在學生時期,曾當過網球隊隊長,對於籃球、羽球、壘球、桌球等球類運動並不陌生。有次因運動不慎左膝十字韌帶斷掉,自認有運動基礎的我恢復應該會很順利,但卻在一次差點過不了馬路的經歷,確確實實打擊到我的信心,並下定決心要規劃以跑步當作復健。 從走路到跑步,從跑1公里到100公里,漸漸地跑出興趣,也越來越有心得,親身體會運動傷害的評估、治療及復健過程,我想這是身為復健科醫師最能說服患者的親身案例吧! Q: 跑步可以當復健? A: 以復健科醫師的專業知識來說,有計畫性、長期性的運動配合診療調整,可以達到復健的效果,仍循序漸進的做、評估,再做、再評估,反覆練習是可以恢復至原本肌力及骨骼的強度。
從腳傷復健到對跑步萌生興趣後,報了幾場馬拉松賽事來挑戰,有次曾在終點前被學生追過,那種感受,真不是滋味!重新設定目標來自我激勵,從訓練課表、飲食習慣、睡眠品質、規律生活等方面慢慢改善,長期培養下來,讓我在賽場上獲得成就感,而且越跑越遠,越跑越有心得。若以復健科醫師來說,應該沒有人像我擁有豐富的賽場經驗,這對協助患者診治也非常有幫助。 Q: 受傷一定要開刀? A: 經過評估後,如果可以復健,當然就不需要開刀;不過復健期程長,加上需聽從專業醫師的指導與建議,循序漸進地改善,讓原本肌肉及組織可以強健起來,恢復原本的狀態,及能從中瞭解運動醫學的觀念,避免再次受傷害。
我是復健科專科醫師,也是第一屆運動醫學專科醫師 (TASM),除了跑步、單車、游泳及球類運動外,我都非常樂意從事各種運動,所以當患者描述病徵時,我可以很對症給予所需要的評估建議與治療,甚至連選手們的訓練課表、專業術語都能看懂聽懂,對談互動起來沒有隔閡,他們也較信任醫療專業。 另外在賽場上與大家討論運動造成的傷害心得,搭配閱讀大量學術資料、文章文獻等,所以能很單一客製給予患者正確的協助,及諮詢能恢復的所需程度,給予最好的建議與治療。 Q: 不是腳痛醫腳就會復原? A: 以棒球員為例,當腳受傷時,訓練會轉以上半身為主,下半身在過度保護之下,導致這段復健期間過度增強的上半身所投出的球,腳力無法負荷強度就會出現失衡,那手腳間牽動的影響,就不是腳痛醫腳、手痛醫手的問題了。
當腳傷恢復後,持續練跑,一開始都是自己跑,若你中午在美術館附近看到有人在跑步的,那9成就是我;但認識宇倉哥後,才走進單車運動,走進丸鐵運動,投入長時間練習,搭配專業的教練團隊指導,讓我首次就成功挑戰520K,過程中車友互相鼓勵,享受比賽過程帶來的愉悅感、成就感,從中我也發現每一項運動都有專業知識與技術,值得學習。 Q: 後疫情時代的運動傷害 A: 當輔助運動(如騎練習台、跑步機、拉筋核心等室內運動)變成主要運動時,就容易造成運動傷害,把戶外運動的量挪至室內來練習,沒有循序漸進就容易受傷,畢竟室內、外運動有不同差異的,這也是疫情期間較易發生的現象。當然,未來解疫後,又是另一波從室內到戶外運動,適應磨合所造成的運動傷害。
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五湖的馬拉松賽事,適逢櫻花季使賽場景色非常漂亮,跑起來非常舒服,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對於參賽者的尊重,那是當地人對於馬拉松運動的敬重,讓選手們跑出尊嚴、跑出愉悅,那真的是非常印象深刻的賽事。 馬拉松是一種自我對話、自我挑戰的賽事,磨練心智堅定、堅持,所帶來心靈上的收穫更勝於體能之上,那是一種真實面對自我的人生哲學吧!新設定的目標是想挑戰CHALLENGE TAIWAN十周年賽事與波士頓馬拉松的資格賽,因為疫情關係各方面都還不確定,鼓勵大家盡量先維持基本體能與核心運動,努力共同抗疫,讓疫情可以穩定下來,期盼解禁的那天到來!「同心戰疫!」「一同加油!」
企劃-丸鐵運動|文字-丸鐵運動|攝影-陳秉暄
《莊世鴻》雅歌聯合診所復健科專科醫師/運動醫學專科醫師 (TASM)參與活動:馬拉松/超馬跑者/自行車/雙塔520/各項球類運動
©2020 VERTEX SPORT SINCE 2016 ▌DON'T GIVE UP AND DON'T GIVE IN